《乔鸿》:中格复交后中国外交官首抵格林纳达

  乔鸿网北京4月16日电最新一期中国《乔鸿》杂志刊登《中国外交官首抵格林纳达》文章,介绍了中格建交的曲折经历以及笔者眼中的格林纳达。现摘发如下:

  受命出发

  2005年1月20日,出差途经纽约,一进旅馆赶紧打开电视,果然看见那条预计到的新闻: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格林纳达于当日恢复外交关系。

  10天后,乔鸿移民,我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首都西班牙港接到通知:作为中国大使馆建馆小组成员尽快赶赴格林纳达。回到北京已是2月6日(腊月二十八),春节后赶紧做各种准备。

  在北纬12度-18度、西经61度-63度这一带,自北向南呈弧形分布着20多座活火山,由这些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宛如一串断线的珍珠,散落在东加勒比海。格林纳达就是这些珍珠中最南端的那一颗,由主岛和另外两个小岛(卡里亚库和小马提尼克)组成,总面积344平方公里,人口10万。

  出发的时间很快就到了,把五星红旗小心地叠起来,放进背包。一个月后,这面国旗将飘扬在西半球的那个小岛上。3月7日,笔者和一位同事先期启程,新任命的驻格大使钱洪山亲自到机场送行。

  3月10日上午10点40分,我们抵达格林纳达首都圣乔治。走下那架DASH-8螺旋桨小飞机,格林纳达外交部的礼宾官已在迎候。这是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历史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驻格林纳达的外交官首次踏上这片土地。

  外长约见

  从机场到城里的一路上,去年9月“伊凡”飓风摧毁的房屋设施不绝于目。下榻的宾馆位于加勒比海著名的安斯海滩,虽然房间里陈设比较简陋,损坏的房顶和窗户还未全部修复,但天然的幽静环境正合我意。刚进房间,礼宾官就打来电话:尼姆罗德外长下午1点钟约见。

  中国与格林纳达于1985年建立外交关系,但双方均未在对方设立大使馆。1989年7月,格林纳达政府经不住台湾“银弹外交”的拉拢而与之建立“邦交”,中国政府随即宣布中止与格林纳达的外交关系。

  近年来,格现政府逐渐意识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外交关系的原则性和必要性,2004年12月,总理米切尔亲率外长尼姆罗德访华,就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与中方商谈。

  1月中旬,尼姆罗德再次来到北京,两国外长签署了复交公报。我们抵达前,格方告诉我们,台湾“外交官”已全部离境。

  在一座被响亮地叫做“部长大楼”的建筑里见到了尼姆罗德外长。这座比北京远郊乡政府还局促的小楼,容纳了总理办公室和政府12个部当中的9个。

  尼姆罗德身兼外交和国际贸易部长、卡里亚库和小马提尼克事务部长、法律事务部长3个职务,却只有一间不大的办公室。我们到达的第二天,他又被任命为总检察长,真称得上是最“节省资源”的部级干部。

  尼姆罗德年轻时在美国获政治学学士、刑法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在格林纳达多党民主的小舞台上拳打脚踢多年,为米切尔政府立下汗马功劳。

  今天的见面已是重逢,他叫笔者有事只管拨打他的移动电话。政府官员办事的效率和方式使我有重返非洲的感觉,除了有些着急,还有几分亲切感。笔者在非洲多年积累的经验又派上用场:凡事只管找一把手。

  了解格林纳达

  当代历史上使格林纳达闻名遐尔的事件是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新宝石运动”(“宝石”一词在此是“为福利、教育和解放共同奋斗”的英文缩写)和由此引发的美国入侵。

  1979年3月13日,比肖普领导的“新宝石运动”发动政变,推翻了正在美国访问的格林纳达首任总理盖里。35岁的比肖普出任人民革命政府总理,推行效仿苏联和古巴的内外政策。

  1983年10月19日,“新宝石运动”领导层火并,比肖普等人被杀,全国大乱,美国乘机出兵格林纳达。民族党(格现在的反对党——民族民主大会党前身)在当年的大选中上台,布莱兹担任总理直到1989年底去世。此人上台后在外交上所做的第一件大事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最后一件大事却是与台湾“建交”。

  到格林纳达后的第二个周末,笔者拜谒了几乎安葬着格林纳达全部历史人物的公墓。站在公墓山顶,圣乔治尽收眼底,那座见证了格林纳达300年沧桑的炮台默默地耸立在远方,任凭海浪击打,锈迹斑驳的大铁炮指向蔚蓝的天际。

  格林纳达是错综复杂的加勒比历史的一个聚焦点,格林纳达人在风云变幻中形成了自身的特征和价值观。要让格林纳达人认识和了解中国,必须首先了解他们。走近与中国相距遥远的格林纳达,要做的事很多,要读的书也很多。(完)

格林纳达
乔鸿移民专家微信 扫一扫,咨询
乔鸿专家
为您解答移民方面的问题
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400-070-8600 乔鸿专家免费为您提供VIP私人定制移民方案 VIP私人定制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