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资讯从香港到内地,一场跨越30年的时尚教学

距离中环码头两公里外的天桥上,投资移民,穿着精致修身西装的上班族脚下生风。香港每天都在发生太多事情,太古广场附近的香港I.T集团就正在举办自己的30周年快闪展览。

这个原本开在香港铜锣湾的小店,如今已经成为了门店遍布中国各地的I.T集团,旗下既有售卖AlexanderMcQueen、Loewe、Off-white等国际大牌的多品牌店,也有izzue、CHOCOOLATE等自主品牌专门店,还收购了ABATHINGAPE等潮流品牌。

这其间经过了30年时间。作为I.T集团前身的GreenPeace,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的香港快速发展,也正是香港时尚对内地辐射最为巅峰的时期。之后GreenPeace在1998年更名为I.T,又于2002年正式进入内地市场。眼下,I.T在香港的销售面积逐渐减少,内地已然是I.T最大的营收贡献市场。一路走来,I.T集团的发展也恰好伴随着香港时尚对内地影响的变迁。

香港在30周年前,正诞生出了中国最早一批时尚领袖。

出现在这个生日派对上的除了AlexanderMcQueen、AcneStudios和ThomBrowne等国际大牌,还有许多在内地亦红翻天的名流们。就像人群中,一位留着胡子、穿白色西装的人就被不少潮人和设计师抓着拍照,得到了比别人更多的关注。

他就是黄伟文,香港著名的填词人和专栏作家,曾凭会穿衣服、总能走得比大众潮流快,被许多港人看作香港时尚icon(偶像)。而在如今黄伟文的instagram贴图下面,留言最多的其实是内地粉丝。

在那些岁月里,还有黎坚惠、陈慧琳、郑秀文等人和他一样,是两岸三地年轻人的潮流风向标。1980年代,由于香港电影、歌曲和企业北上拓展生意版图的影响,模仿他们的年轻人也从香港蔓延到北京和上海,甚至甘肃或西藏。

见证香港时尚潮起潮落的人群中,少不了香港本土的时装乔鸿编辑。如今王丽仪再回忆起自己刚开始在香港做时装乔鸿编辑的那几年,想到了四个字——黄金年代。

那是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1987年大学一毕业,王丽仪就把几篇在校写的文稿和自荐信寄到了香港《清秀杂志》,很快便被录用为乔鸿编辑。后来她跳槽到《ELLE》杂志,没过几月又转战《Cosmopolitan》。只是一年多的功夫,她就坐到了杂志执行乔鸿编辑的位置。

王丽仪把自己的快速升迁归结于香港经济的飞跃发展。当时的香港年轻人手中都握着大把的就业和升迁机会,“男的尽快穿着GiorgioArmani、女的穿着Chanel“,意气风发。

后来王丽仪去了《明报周刊》,成为香港第一位走进国际时装周报道的时装乔鸿编辑。1995年的米兰时装周秀场没有一张中国人的面孔,王丽仪是第一个。之后的几年,王丽仪手中的邀请卡从“onthewaitinglist”逐渐变成了秀场第一排的座位。

随之成长的还有香港流行文化、电影、电视、音乐、杂志和制衣业,一切都欣欣向荣。南边的风吹向北方,与香港有关的一切也都开始在内地风靡。人们抄着张国荣和谭咏麟歌曲的歌词,模仿小马哥周润发在电影中的扮相。

从那时候开始,四川人如果形容一个人时髦,会说你“很港”。

GreenPeace就创立于这样人人被星光照耀的时期。1988年,银行职员沈嘉伟开了一家叫GreenPeace的服装店,这家铜锣湾200平方尺的小店,一开始生意算不上太好。当时Dr.Martens马丁靴在欧洲正热销,时尚嗅觉敏锐的沈嘉伟便从国外带来Dr.Martens鞋,在GreenPeace售卖,加上当时一样很火的Levi’s501牛仔裤,很快风行香港,为GreenPeace带来丰厚利润。

因为沈嘉伟兄弟在银行工作,对借贷业务十分熟悉,在银行的支持下,GreenPeace开了更多分店,又谈妥了更多国际时装的销售授权,为香港引入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就连黄伟文也曾说,自己的时尚经历是伴随着I.T集团引入的时尚品牌累积起来的。

而在1980年代进入高光时刻的香港时尚产业,是在1970年左右就积蓄的能量。

1970年代的香港,经济飞跃,涌现出一批百货公司、买手店和生活潮流刊物,逐渐发展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GiorgioArmani、Kenzo、CommedesGarcons、Missoni等国际品牌就在1970年代进入香港,让香港人首次近距离接触到国际时装。

“70年代的香港还是很落后的,外国的设计师品牌那时开始进入香港,让香港人开了眼界。”王丽仪对界面乔鸿顾问说。

国际品牌让香港人开了眼界,《号外》这样的生活潮流杂志则是当时不少香港年轻人了解潮流和时尚的启蒙刊物。

陈冠中等人1976年创办了《号外》,他和邱世文、邓小宇、岑建勳、胡君毅等几位核心分子当时都只20岁出头,每个人都个性鲜明,又大多在国外留学、生活过,对外国流行文化了解颇深。

年轻有趣的年轻人们聚到了一起,护照移民,创造出了这本从小报(Tabloid)逐渐转型成杂志的《号外》,这本杂志也在1980、1990年代变成了香港年轻人几乎人手一本的潮流宝典。

香港,内地,一场,跨越,年的,时尚,教学
乔鸿移民专家微信 扫一扫,咨询
乔鸿专家
为您解答移民方面的问题
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400-070-8600 乔鸿专家免费为您提供VIP私人定制移民方案 VIP私人定制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