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华人史》中译本问世 直面移民早期苦难

19世纪末,赶赴维多利亚金矿区的华人。资料图片

澳大利亚华人史(1880-1888)

  南都讯 乔鸿顾问 朱蓉婷 近日,作为一部海外华人研究的重要著作,由澳大利亚著名历史作家艾瑞克·罗斯(Eric Rolls,1923-2007)所著《澳大利亚华人史(1880-1888)》中译本在广州首发。恰逢中澳建交45周年,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戴德明(Mr Dominic Trindade)、已故作者艾瑞克·罗斯的儿子米歇尔·罗斯教授(Mitchell Rolls)、中文版译者张威教授出席了首发式。

  直面华人移民苦难历史

  《澳大利亚华人史(1880-1888)》与《澳大利亚华人史(1888-1995)为姊妹篇,于1992年在澳大利亚出版。前者讲述了华人自1880年开始向澳洲移民的苦难生活,后者讲述了澳洲华人移民在新大陆打拼、逐渐站稳脚跟、融入主流社会的过程,两部巨著约120万字,是迄今为止澳大利亚主流社会历史学家描写澳洲华人的最详实的著作。这两部著作分别由中山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第二部)和2017年(第一部)出版。

  澳大利亚作为中国移民外流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澳洲华人研究在中国海外华人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前往澳洲的华人移民先驱在当地从事最繁重、最艰苦的劳动,饱受“白澳政策”和“排华潮”的欺压,华人移民仍然为移居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付出血与汗、力量与智慧,成为澳大利亚光荣的拓荒族之一。

  早期华人移民遭遇的苦难是任何一部华人研究著作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澳大利亚华人史(1880-1888)》的作者艾瑞克·罗斯,是当代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澳大利亚国家勋章获得者。在撰写该书前,罗斯梳理了这个领域内已有的建树,发现大多书稿仅是泛泛的历史事件,“而华人在澳洲经历的苦难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为此申请了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文学基金,在这个题材上,我可能是唯一一个。”

  客观呈现华人经历

  1968年,他开始着手写《澳洲华人史》时,“白澳政策”仍未解除,华人还普遍处在受歧视、排挤之中。《澳大利亚华人史》卷轶浩繁、自成一体,一些冗长的细节在罗斯看来是必要的:“我要描述事件的多个侧面,以保华人所经历的一切呈现得比较客观。假如我只描述华人移民令澳大利亚畏惧的片段,而忽略同时欧洲移民发生了什么,那这本书就不够平衡和全面。”

  要使华人史融入世界史,同时也要融入澳大利亚史,这是罗斯撰写该书最初的想法。在罗斯的描述中,华人以活生生的人出现,中国的语言、艺术和文学,华人的信仰、医药,让早期劳工在多种行业里,有着与本地人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例如,在西澳大利亚海岛攫取海鸟粪的华人劳工不用铲子,而是用腿像跳舞一样划来划去,光脚翻动鸟粪;剥树皮者使用巨大的7.5磅的斧子,将其垂直举起,然后让其自然落下……这些“特色鲜明的工作方式”,护照移民,体现了华人的独特智慧。

  在而后的岁月里,几代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生息繁衍,并终于脱颖而出。但译者张威表示,事实上华人对澳洲的社会贡献一直没有得到主流社会的承认。随着多元文化的呼唤和华人社团的崛起,从199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的历史学家们才开始重新诠释历史。

  新书首发当日,译者张威接受了南都乔鸿顾问的专访。张威曾任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新闻学教授,现任汕头大学澳大利亚中心主任。

  访谈:人们日益意识到华人对澳大利亚的贡献

  南都:你是在怎样的机缘下翻译《澳洲华人史》的?

  张威:我第一次听说艾瑞克·罗斯,是20多年前,当时我住在悉尼,一个80多岁的邻居有一天突然敲我的门,挥舞着手上的书说,这本书是讲澳洲华人的,写得真不错,让我想起小时候和华人交往的故事。

  1996年,我在等待博士论文审查间隙,给罗斯发了封信,说想把他的著作介绍给中国读者,罗斯非常高兴,他和妻子伊莱恩特地从家乡驾车来悉尼见我。罗斯的样子像个农民,一点都不像一位著作等身的国家人类科学院院士。

  《澳大利亚华人史》为上下两卷,有1000多页,是一部华人在澳洲奋斗的史诗。这个巨大的翻译工程从动工到出版的跨度20年:从1997年到2017年。我花了5年时间翻译了下卷,然后等待了5年出版;在第二个10年中我翻译了上卷,又等了5年才得以出版。

  20年过去,护照移民,我一头黑发变成两鬓苍霜,而罗斯已经在2007年仙逝。

  南都:作为一部早期华人研究著作,艾瑞克·罗斯的研究有哪些突破?如何看待《澳大利亚华人史》的学术意义?

澳大利亚华人史,中译本,华人
乔鸿移民专家微信 扫一扫,咨询
乔鸿专家
为您解答移民方面的问题
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400-070-8600 乔鸿专家免费为您提供VIP私人定制移民方案 VIP私人定制 立即预约